中心概况
网站首页 > 中心概况 > 发展规划

  西昌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实践教学建设规划(2017-2020年)

  实验实习实训建设是学院发展的重要条件保障,是学院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学院要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需要有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予以支撑。为了加强我院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促进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动物科学学院学科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年)》,特制定本规划。

  一、实验实习实训建设现状

  (一)学院实验室现状

  目前,全院设有正式建制的实验示范中心2个,其中省级教学示范中心1个(基础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动物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2个(攀西动物疫病监测与防控实验室四川地方特色山羊实验室)。其中基础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基础医学实验室(含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室、动物微生物室、动物生理实验室、动物生化实验室、动物药理和病理实验室)、动物科学实验室、水产养殖实验室、生物虚拟仿真实验室、动植物标本室。

  2016年底,学院实验室用房面积320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774台件,总金额20,162,530.94元,其中10万元以上大精设备21台(套),价值3,628,360.00元;专任实验员总计1人、兼职实验员3人;学年度承担的实验教学人时数62758人时,学年度承担的实验教学人次数26388人次,学年度承担的本科生实验、实习、实训项目数382个。

  从学校合并专升本以来,我院实验室规模得到跨越式发展,实验室整体实力和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实验室特色逐步形成,实验室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改革取得实效,形成了布局基本合理、能够基本满足现有专业实验教学需要和科学研究需要的实验室体系。

  (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目前,我院校内实训基地有饲料生产实训场和大约300平方米的饲料作物栽培地。

  我院从1993年开始与西昌华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以来,在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走出来一条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目前,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农科教基地(西昌华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西昌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动物医院、四川乾坤集团、西昌市爱犬宠物医院、通威股份实践教学基地、大北农集团实践教学基地、新希望六和股份实践教学基地等。其中,分别与通威股份、大北农集团、新希望六和股份等建立了“通威班”、“大北农班”、“新希望班”等订单式人才培养班。

   (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重视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改革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突破口一直是动科院的办学特色,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我院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学院发展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建设与发展的任务仍很艰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实验(训)教学用房严重不足,制约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开放等工作。

  2、实验(训)教学用房分布与布局不尽科学合理,开放力度不够。由于条件限制,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不多,实验室还需进一步提升利用率,加大开放力度,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使用效益。

  3、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项目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实验室用房紧缺;高水平和有特色的实验室数量偏少;实验队伍尚未建立,高层次实验技术人员没有。

  4、由于人员缺乏,部分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力度不够,还需加强。如部分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不及时不到位,使用寿命短,造成资源浪费。且由于多种原因,实验室应该报废的设备没有办理报废。

  5、实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还需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不稳定,实验队伍尚未建立;存在人员更换频繁的现象,缺乏专职管理人员;实验教学及管理人员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等不合理、不科学;实验室队伍建设的规划不明确,相关管理激励制度不够完善。需要更加科学规划,加强制度建设,提升队伍建设水平。

  6、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方面。一是缺乏必备的校内实习实训场地(如小动物饲养场、动物疾病诊疗实习实训场等),同时在校企深度融合方面存在机制建设滞后、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加之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等原因制约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开展。

  7、对外交流机制尚未建立。

  二、实验实习实训建设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的机遇

  1、政策环境带来的发展机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高教三十条》明确提出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教育部加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省教育厅加强了省级实验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这些政策的贯彻和落实过程,为我院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推动力。

  同时,《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和《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川教〔2016〕17号)的文件精神,又为校企融合、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指明了建设思路。

  2、应用转型带来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战略部署。2014年3月教育部负责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明确“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实行转型”。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的应用转型,必须以实践教学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和保障能力建设,这也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发展带来了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1、建设机制的挑战

  目前,我院的实验室是学校投入,学院建设、管理与使用,学院实验室建设的依据是专业和课程教学任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定位、开放共享、运行管理机制等都存在一些问题。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如何把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论证工作做实,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真正能够体现学院特色、实现产教融合,真正能够带来教学、社会、经济效益上面来,在一定范围内彰显示范性、影响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2、建设发展方向的挑战

  一是处理好基础课程教学需求与应用转型需求关系。学院实验室建设基础较弱,基础专业多、需要建设基础课程实验室面广、量大,同时,应用转型又需要将实验室建设与产业发展相对接,而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变化较快、投入较大。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要处理好基本教学需求与转型发展的关系。

  二是处理好基础课程教学需求与实验室建设专业水平提升关系。实验室既要满足基础课程教学,同时,还需发展提升专业实验室建设水平,积极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好。目前,我院的省级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2个,在未来几年中,实验室建设上档次、上台阶是学院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学院转型发展过程中,实验室建设方面必须在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前提下,重点打造专业发展有应用前景、可能在地方产生一定影响、形成一定效益的实验室,为专业、行业服务。

  三是在应用转型背景下,要求加大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加大校企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建设,才能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虽然我院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制约,已走入了一个瓶颈。在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好校企合作的各种关系,使校企融合得以实施,真正达到校企“互惠双赢”。

  3、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的挑战

  当前,我院已建成2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基础生物实验教学团队、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团队),但在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上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到了实践教学,在应用转型背景下,学校应在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方面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对策。

  4、实验室管理机制的挑战

  由于多方面原因,实验室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始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实验室必须创新实验室管理与运行机制,规范实验室人员的行为,盘活实验室资源、用好新增资源,特别是用好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将实验室资源面向全院学生开放,建立学生“早进”实验室等运行机制;面向带课题的教师或者社会开放,建立有偿服务机制,解决好“建而不用或利用不足”的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三、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要符合学院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专业建设、应用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要体现“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根本,以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7-2020年)、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为引领,以实验(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为主导,以加强实践教学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创新体制机制和科学规范的管理为手段,按照生产实际和学生就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结合职业岗位能力、实际生产过程、行业标准的要求,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和科研平台,全面提升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水平和实践教学质量。

  对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重组实践教学资源,按照“科学设置,合理布局;优化配置,重点建设;强化管理,提高效益”的思路,突出重点建设,完善“分阶段培养、多层次提升、全方位实训”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将动科院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就业创业训练基地、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平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

  1、有利于建设管理的原则

  按照基础、学科群、学科、专业分层次建设管理的思路,建设结构合理、功能较全、管理集中、有利开放、效益明显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推行中心化建设与管理模式。 

  2、有利于改善和加强实践教学的原则

  以促进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方法改革为目标,完善实践教学手段,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为培养和造就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服务。

  3、有利于资源共享的原则

  实验室面向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的同时,要逐步实现向企业、社会的全面开放,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流动和充分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4、“互惠双赢”的原则

  按照“互惠双赢”原则,加强和企业的合作,资源共享,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和科研基地,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二)总体目标

  用3-5年时间的建设,构建与应用转型要求相适应、与学科专业发展相适应、在地方有一定影响的开放式、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明显的应用型实践教学平台和科研平台。形成水平较高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体系及与生产契合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专职实践教学教师和专任教师比,提高实践教学教师高职称比例,形成管理规范、执行力强的实践教学管理队伍;通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形成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通过进一步促进开放与共享,努力提升实验室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通过体制机制转变,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力争将学院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心,具有专业硕士培养能力的高层次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科学研究开发基地。

  四、建设的主要任务

  以应用转型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引领,分类、分级建设管理为抓手,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水平为目标,围绕硬件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管理利用等关键指标,整合资源,建设开放、共享实践教学平台。

  (一)科学规划实践教学平台

  我院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上坚持科学规划,以符合学院应用转型总体目标,以学科专业为依托,优先支持专业综合实验室(实训中心)建设;打破原实验室划分的界限,按照学科或专业大类的实验室的功能规划,实现集中管理、功能分区、实验室功能的相对集中的布局,做好现有设备的改造和功能开发,充分挖掘现有仪器设备的潜力。

  根据学科专业发展、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在满足基础实验教学的前提下,重点建设学生受益面广的公共实验室、实训中心和重点学科实验室,使其实验条件处于同类学院的领先水平;在“互惠双赢”前提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投入要依据规划,结合学院发展实际,在兼顾一般、保障重点的前提下,进行年度投入统筹、逐步到位。

  在资源整合基础上,按功能分区,校内各实验室整合情况见下图。

  基础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动科类专业基础实验室(含动物解剖组胚、鱼类学及组胚、动物生理、动物生化、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动物遗传育种等)、生物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含显微互动系统、生物学仿真)、动植物标本馆。

  动物医学实验示范中心下设:病理实训室、临床诊疗及内科实训室、寄生虫病实训室、传染病实训室、外产科实训室、小动物疾病防控实训中心、宠物保健与护理实训室。

  动物科学实训中心下设:饲料生产及质量检测实训室、观赏水生动植物增养殖实训室、动物繁育实训室、小动物养殖(含观赏鸟)实训中心。

  药品生产实训中心:动物药理室、药物化学及药物分析实训室、制药工艺实训室、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训室。

  (二)着力解决好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四个关键问题

  希望通过学校在制定相关政策(如出台实践教学师资职称评定和积极引导青年教师进入实验室工作的激励机制)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好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数量问题、质量问题、岗位问题、管理问题。

  1、解决数量问题,就是按照规划期末专职教师与专职实验师资的比例结构,以及规划期末学院的全日制学生数量,配齐专职人员数量,确保实践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五有”:有编制、有岗位、有教师、有任务、有管理。

  2、解决质量问题,就是着力于现有队伍的结构矛盾,按照规划期末实践教学师资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的要求,在确保数量的前提下,加大培训,出台激励机制,让实践教学教师的质量得以保证,尽量使每个学科专业的师资结构达到基本要求。

  3、解决岗位问题,就是落实学院的实践教学与管理队伍的岗位设置与聘用。我院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本科院校应用转型的要求,实践学分(学时)比重在40%以上。为此,实验(训)教师岗位总量应不低于全院专任教师岗位总量的1/3。

  4、解决管理问题,就是要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实践教学管理有队伍、懂专业、技能精;二是引导教师转变“重教学科研岗、轻实践技术岗”的思想倾向,确保实践教学岗位聘用的落实;三是确保实践教学资源管理人员到岗位。

  (三)注重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建设的层次化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有效开展实验、实习、实训的基础,也是实践教学平台建

  设的依据。每个专业根据“以技能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要求,重新梳理论证本专业人才所对应的行业人才业务规格和标准,设计形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行业技能和执业能力等组成的专业系列化能力培养目标体系,构建形成本专业的实验、实训和实习三大实践教学体系和项目体系。

  2、基础实验室(基础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建设

  根据学科专业规划和动科类专业实际,进行资源整合,将这部分实验室整体纳入基础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将基础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学院公共实践平台和专业基础实践平台,因受益学生广、利用率高,保证建设投入,满足基础实验项目更新和改造要求,确保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实验项目年更新率10-15%。满足基础实验设备数量配置要求,确保每组实验人数达到公共基础实验1人1组,专业基础实验不高于2人1组。

  在建设中,主要加大2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在今后的农科实验大楼中新建动物生态标本馆和植物标本室,约需面积1100平方米,预计投入经费400余万元;二是在条件成熟时,投入经费约80-100万元,在生物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补充相关仪器设备,将其申报省级虚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专业实验室建设

  (1)动物医学实验示范中心

  该中心为立项建设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今后建设中计划与省级立项建设的应用型示范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建设一起,该专业规划主要以小动物(宠物)方向作为今后的主要方向,实验室建设上计划投入经费约220万元,主要措施是:一是进一步完善病理实训室、临床诊疗及化验实训室;二是改建寄生虫病实训室、传染病实训室、外科手术实训室,三是新建小动物疾病防控实训中心、宠物保健与护理实训室。其中,新建的部分规划于学校新区,大约需要场地1500平方米,建设时间为2018-2019年。

  (2)药品生产实训中心

  制药工程专业为学院新专业,目前专业实验室建设滞后,今后建设上坚持“以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和实验(实训)项目体系建设为先导”的原则,分步投入以满足新专业实验(实训)教学的需要,符合新专业合格评估对实验条件的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培育特色,逐步提升实验室的层次和水平。

  建设中,在完善动物药理室、药物化学及药物分析实验室基础上,改建制药工艺实验室,加大力度新建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验室。预计需要建设经费350万元,该中心规划建于新的农科实验大楼,需要面积约900平方米,在2019年前初步完成。

  (3)重点专业实训室(动物科学实训中心)建设

  根据学院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对实验条件的要求,坚持“择优、扶新和重点投入”的原则,重点扶持水平高、特色明显、使用效益好的专业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升我院专业实验室的实力和水平;优先扶持符合教改方向的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满足教学改革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需要,如以项目化训练为载体,围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综合性、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等项目,打造我院实验室特色。

  规划期间,重点打造动物科学实训中心。其中,中心的饲料生产及质量检测实训室进行完善,饲料生产位于校内饲料生产实训场,质量检测部分规划建于新的农科实验大楼,约需面积约200平方米;观赏水生动植物增养殖实训室今后将繁育部分、部分养殖规划到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预计需要700平方米面积),预计投入经费200万元;动物繁殖实训室、小动物养殖实训中心规划于学校新区(观赏鸟、两栖爬行类规划于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面积300-400平方米),小型家畜、家禽需要面积4000平方米,水产动物养殖场1500平方米(建议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水面),共预计经费150万元。

  4.学科重点实验室(攀西动物疫病监测与防控、四川地方特色山羊)建设

  (1)现有重点实验室建设

  在现有学科平台基础上,加强学科方向实验室与重点实验室建设,主要是攀西动物疫病监测与防控重点实验室、四川地方特色山羊重点实验室。按照“优先发展学科”、“重点发展学科”、“重点扶植学科”分层次有重点地投入经费,满足教师科学研究、学生课外科技训练、学生双创项目和今后专业硕士点建设对实验条件的要求。今后规划将四川地方特色山羊重点实验室建于新建的农科实验大楼,约需面积300平方米,经费100.00万元。

  (2)新实验室建设

  在条件成熟时,根据攀西资源优势和学院实际,计划于2019年新建一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暂定为攀西名特水产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攀西地区名特水产的开发、繁育、保种和养殖研究、应用,预计需要经费100.00万元。

  (四)产教融合,打造契合职业岗位(群)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

  1、完善和加强国家级大学生农科教基地的建设

  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件精神为指引,按“互惠双赢”原则,与西昌华宁通力合作,加强西昌学院·西昌华宁大学生校外农科教合作育人实践基地的建设,共建实习实训中心(包括动物食品安全检测实训室、动物繁育实训室、动物疫病检测实训室、培训室、动物保健中心),满足师生接触生产一线职业岗位需要的实习实训和双师素质锻炼,以及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预计面积1500平方米(由西昌华宁公司提供场地及实验室装修),用于学生的实习实训仪器设备预计需要100余万元。

  2、完善西昌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实践基地的设施

  结合应用型示范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建设,完善动科所实习实训条件。

  3、完善与“三段实践、校企共育实践教学模式和“订单培养班”相配套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根据学院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在现有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扩大视野,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争取用3~5年的时间,建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运行灵活、资源共享,且相对稳定的能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使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总数达到10个。

  按照互惠共赢原则,探索与实施校企深度融合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双师素质锻炼、共同研发项目、教师互聘、学生就业等开展全方位合作,使实践教学场所更加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更好地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场所能有效保证与教学计划协调一致,确保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顺序和时间分配等方面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五)校企合作,加强实验实习实训教材编写

  结合生产一线职业岗位(群)实际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校企共同编写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实验实习实训教材,到2020年时,每个专业编写相关实验实习实训教材2-3本,预计经费30.00万元。

  (六)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

  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与管理,学院的相关制度已经基本健全,但需继续加强和完善,同时,必须加强制度的执行。“三分靠建设、七分在管理”。第一,必须加强建设一支管理效率高的管理团队,建设一支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强的教师团队;第二,在实验室建设规划的引领下,梳理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流程,加强实验室和实践教学管理过程调研、问题研讨、管理干部培训,熟练掌握管理各关键环节的技术标准和要点,打造一支懂实践教学管理的管理团队;第三,按照学院总体要求,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制,把建设发展与管理绩效考核挂钩;第四,条件成熟时,逐步推行实验室开放项目网上预约开放模式。实行全天候、全周候开放共享服务。

  六、实验室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分级管理

  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规划的引领下,以定期检查、研究为抓手,强化分级管理,加强执行力建设,学院重点实验室、实验中心实行分管院长负责制,对实验室的建设、改革和管理负责。

  (二)队伍建设措施

  1、学院层面的措施

  学院按照应用转型中的实践教学学分和学时的比重,确定实践教学系列的岗位,保障实践教学有岗位。

  按照专业归口的方式,调整优化现有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制定政策,激励低学历、低职称实践教学人员通过培训、短期进修、在职学习等途径,提升学历或职称,改善人员的结构问题;完善实践教学管理队伍,院上配备实践管理专职岗位,纳入目标考核。

  2、教研室和实验室层面的措施

  教研室根据学院下达的岗位,结合实践教学课程性质、工作量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情况,确定各实验室、实验中心的实践教学系列定岗,保障实践教学工作、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有岗位。

  强化管理和激励导向,引导在岗教师按照进校时的合同约定,履行实验岗位职责,制定鼓励青年教师和新进中青年教师进实验室的政策,引导新近教师进入实验室,充实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解决数量不足问题;

  坚持考核制度,严格奖罚。鼓励实验室(中心)及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探索实验教学的新内容、新手段,开拓实验新技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根据学科、岗位需求、学院应用转型发展需求、服务地方经济需求等,力争引进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解决无带头人问题;

  整体规划,创新举措,加强现有的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基础生物实验教学团队、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团队的建设,培养实验教学队伍的团队意识、团队思路、团队目标,将教学团队的各项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3、创新用人机制,建设一支合格的实验队伍

  (1)每年新进教师经过培训后补充到实验队伍,要求在实验室锻炼至少三年。

  (2)从企业聘用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工作;邀请其他高校实验室主任指导帮助我院实验室建设。

  (3)要求理论课教师参与实验室工作;实行专业新教师在评聘职称前必须在实验室工作1年的制度。

  (4)试行学生担任实验助理员办法,以缓解短期内的突出矛盾。

  (5)选派实验室人员到其他高校交流学习,培养一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骨干。

  (三)开辟投入途径

  进一步做好中央与地方实验室共建项目的落实工作。加强产教融合、校地校企合作,争取实践教学平台的共建项目。积极争取学校经费投入,加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加大实验实习实训教材编写力度,力争按照年均200万规模强化投入、年均编写实习实训教材2-3本。加快学院实践教学平台的优化整合,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好保障

  (四)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实践教学用房、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的统筹。修订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办法。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体系。试行落实教学人员职务晋升中实验教学质量的一票否决制。在主要基础课实行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考核制度。条件成熟时在全院开展实践教学交流观摩活动。

  建立和健全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强化岗位责任制;强化检查、督导与考核力度;加强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实践教学各环节管理;推进实践教学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

  (五)完善制度,全力推进实验室开放

  1、修订完善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在建设经费、运行经费、实验材料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2、要求教研室牵头组成课题组,开展实验项目开发、实验设备改进、自制教学仪器等活动,为开放实验室创造条件。

  3、提高实验室开放水平。对于教学计划规定的综合性、设计性及可选实验项目,鼓励实行全开放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通过预约,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对于学生参与科研、毕业设计(论文)、各种课外科技竞赛等,实行全面开放与预约开放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项目,则根据实验室与指导教师的时间安排,实行定时开放管理模式。

  4、制定开放实验室考核评价办法,对在开放实验室工作中做出成绩的教研室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

邮编:615000

网站维护: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员信箱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