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培养 > 实习实践

见英雄事迹,扬三线精神 ——我院2021级地理科学专业人文地理综合实习日志(四)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1日     作者:资源与环境学院     字体: 浏览次数:

分享到

5月17日,在陈建宾、周俊烈、余江、李群、李亚鹏五位老师的带领下,2021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抵达了本次综合实习的最后一站——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2021级地理科学专业师生在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留影

三线建设博物馆通过宏观的视角、历史的深度和时代的高度,向同学们展示了三线建设的深远历史意义及其对当代的价值。他们的团结与奉献,不仅塑造了国家的工业基础,也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博物馆的展陈内容以“铭刻峥嵘岁月,熔铸历史丰碑”为主题,分为七大板块:全国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党中央的决策发动、十三省区三线建设的展开情况、三线建设推动发展的中西部城市和重点项目、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攀枝花的开发建设、三线建设的调整改造和成就、三线建设的精神传承。整个展陈旨在站在全国视角,全面展示中国三线建设的历史全貌。

 

三线建设情景再现

在三线建设博物馆的一楼,一面壮观的墙壁铭记着那个时代的英雄们——劳动模范的手模印。它们代表着上世纪60年代那场波澜壮阔的三线建设运动中来自各行各业的辛勤耕耘者。尽管博物馆的空间有限,只能收藏一面墙的劳模手印,但这些印记却代表了无数为三线建设默默付出的英雄。当掌心与手模印相覆盖时,仿佛穿越历史的长河,迎来心灵的共鸣,使得伟大的精神代代相传。博物馆记录的历史过程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困难面前的团结和坚韧,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能够凝聚起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伟大力量。

 

                                                  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浮雕                      手模墙

 

三线建设所用机器                       三线建设纪念名单

 

攀枝花国家三线博物馆馆藏毛主席语录       中央关于攀枝花钢钛基地的相关文件

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和继承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更要将其融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以实际行动贡献青春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021级地理科学专业师生参观三线博物馆

参观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之后, 2021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认识到昆明和攀枝花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但由于城市规划发展的轨迹不同,城市建设历史各有特色。

昆明的城市建设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三万多年的人类居住史。朝代更迭,不变的是昆明的城市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昆明市积极推进现代化城市改造,逐步拆除老城墙,并在五六十年代修建了东风路、金碧路等城市主要干道。昆明的城市建设不仅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还积极推进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其成为了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反观攀枝花的城市建设则与国家战略密切相关。1964年,为了“备战备荒”,党中央和毛主席直接部署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开展了三线建设,攀枝花因三线建设而诞生,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龙头、核心和成功典范。

攀枝花市的建设体现了“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城市建设初期主要围绕工业生产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建设逐步向城市基础设施和民用住宅建设过渡。改革开放后,攀枝花市的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片区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两座城市的城市建设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历程,也反映了国家战略和地方特色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昆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城市建设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与现代发展的结合;而攀枝花则体现了家战略在城市诞生和发展中的决定性影响,从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城市。

通过此次人文地理综合实习,2021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地理环境相结合,加深对人文地理现象的理解。此外,本次实习途中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区,学生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稿/杨芳、任治华

  /陈晨、汪睿桐

核  稿/余  江      

责  编/刘运伟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本页 关闭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北工业园区西昌学院(北)

联系电话:0834-2582972

邮编:615000

网站维护: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员信箱

邮箱:zyyhj@xc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