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语言文化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生活 > 学院新闻

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学科建设系列讲座第21讲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6日     作者:彝语言文化学院     字体: 浏览次数:

分享到

  2025年9月26日19:00-21:00,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在邛海校区学术报告厅隆重举办学科建设系列讲座第21讲。本次讲座聚焦彝文典籍研究前沿,邀请中央民族大学胡素华教授担任主讲人,由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阿牛木支教授主持。现场座无虚席,百余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探寻彝族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共鸣。

  

  胡素华教授是国内汉藏语比较与彝文文献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文学(语言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获得“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多项荣誉。在学术研究领域,她成果斐然:累计出版《彝语词汇与文化》《汉藏语比较研究新探索》等学术著作9部,发表包含SSCI、CSSCI索引在内的高水平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彝文典籍《玛牧特依》多版本整理与比较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其研究成果为推动彝语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撑。

  阿牛木支教授对胡素华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讲座的核心价值——通过对彝文经典的深度解读,搭建彝族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话的桥梁,为学院学科建设与师生学术研究拓宽视野。

  胡素华教授以其完成的《玛牧特依》全文精准译注为切入点,从文献语言学的专业视角,逐章梳理典籍中记载的彝族伦理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诚信守诺”)、人文历史脉络与独特风俗习惯(节庆礼仪、生活禁忌等),并通过“玛牧”“兹莫”等关键语词的语义溯源,层层剖析彝族先民“敬畏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观,以及“重德修身”“务实进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在场师生对这部彝族“百科全书式”典籍有了更具象的认知。

  

  在讲座的核心环节,胡素华教授将《玛牧特依》的哲学思想与儒道思想展开深度比较:她指出,《玛牧特依》中“以德治国”的理念与儒家“仁政”思想高度契合,而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主张则与道家核心思想一脉相承,这些共性充分揭示了中华民族思想体系的深层相融性,印证了各民族文化“同源共生、多元一体”的发展脉络。同时,她结合自身研究经验,分享了古籍文献在语言学(语义演变、方言对比)和文史哲领域(历史事件考证、哲学思想阐释)的创新研究路径,鼓励在场师生以多学科交叉视角挖掘彝文典籍的学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讲座尾声,胡素华教授与现场师生展开热烈互动,针对“彝文典籍数字化保护”“年轻一代对彝文化的传承路径”等问题逐一解答,提出“让古籍活起来,让文化传下去”的理念,引发师生强烈共鸣。此次讲座不仅为彝语言文化学院的学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更让师生们在学术交流中深化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为推动彝语言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阿成进支

  文:吕静 

  一审一校:吕静

  二审二校:何文海

  三审三校:陶际恒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本页 关闭



地址:西昌市海滨中路24号西昌学院(南)

联系电话:0834-3958508

邮箱:yyywh@xcc.edu.cn

邮编:615000

网站维护: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员信箱

传真:0834-3958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