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7日 来源: 浏览次数:
2021年9月7日晚,西昌市政府协西昌市旅游局、农业农村局、供销社等单位邀请省重实验室相关专家在西昌市应急管理局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商讨西昌市农业产业融合布局及西昌优质水稻品牌打造事宜。省重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蔡光泽教授、办公室主任颜朗博士及杨位飞老师、周伟熖老师、徐大勇博士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西昌市副市长杨开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他谈到粮食产业是基础性产业,必须要抓。西昌优质水稻需要从优质稻米品牌包装和体验出发,让水稻从种子到商品再到体验一条链,助推农业产业升级。另外,他还强调了西昌市文创中心和基地建设,要充分考虑到一二三产业的互动以及在农业上三产的融合,努力打造农业文创中心。因此共邀西昌学院省重点实验室相关专家教授出谋划策,从西昌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出发,注入科技支撑力量。
省重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蔡光泽教授在发言中强调,农业产业发展升级中顶层设计尤为重要,特别是要定位清晰,如西昌市中坝乡佑君镇即可打造非化学优质稻米品牌,并结合稻鱼综合种养一体化技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
周伟熖老师在发言时表示品牌策划很重要,特别是对产业园区的打造。优质的园区要走高端品牌,以高端产品更能推动老百姓的积极性。如中坝乡佑君镇成片稻田可融合书院、烈士陵园带动红色旅游,同时打造温泉小镇,将四个景点做成一个片区,打造农旅结合。
杨位飞老师提出,结合昭觉县火普村有蓝莓的三产融合经验,西昌也可以做到优质稻米的三产融合。从大米的品牌创造、深加工、观光体验等方面分步入手,实现融合模式的创新。
关于水产养殖、稻田养殖方面,徐大勇博士讲到我国是水产养殖大户,一直走的是绿色可循环发展道路,注重提高水环境品质和水产质量。西昌市作为旅游城市,邛海内鱼质量不高,大都从外地购入。若实行稻鱼共养模式,提高水稻品质,鱼的品质也能提高,还可以发展稻蟹、稻蛙、稻鳖、稻贝等,增加收益。
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表示,西昌市水稻种植面积原本有32万亩,但如今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受到城市扩容、葡萄等经济作物的极大影响,设施大棚提高了地价租金,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虽然农文旅结合促进乡村振兴的想法非常好,但是如今大棚问题非常棘手,在大棚里面找稻田,因此,要限制性发展设施农业,同时要结合产业进行规划。
杨开金副市长在总结中强调,在3+2产业之外,西昌市要把粮食作为基础性产业抓好。首先,百姓经济利益至上,要解决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间的差异,要用价值来引导,不要用行政思维解决;第二,要延伸产业链,合理利用项目资金对配套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探讨新的产业模式,对于葡萄等经济作物,要提质增效控规模。第三,要把品牌建设放在第一位,品牌背后是品种、技术标准、种植规范和要求。第四,在横向设计上要注意三产融合,从小规模入手,从产业融合到产业延伸,形成合力,提高质量,提升价值链,增强农业竞争力。最后,杨开金副市长对省重实验室专家教授的到会表示感谢,并大力肯定了西昌学院重点实验室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中作出的贡献,也希望实验室能组织科研力量继续深入基层,在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升级中出谋划策。
会议现场图片
|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