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生活 > 新闻动态

农业科学学院举办“核酸适配体与食品安全检测”学术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6日     作者:农业科学学院     字体: 浏览次数:

分享到

  为深化食品科学与生物传感技术的交叉融合,推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学科建设与科研协同创新,2025年4月15日,农业科学学院在致知楼环形学术报告厅举办了“核酸适配体与食品安全检测”专题学术报告会。本次会议由农业科学学院李静院长主持,聚焦“核酸适配体筛选 - 传感检测 - 风险控制”技术链条,特邀银龄教师、北京理工大学屈锋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许文涛教授等6位领域专家作学术报告。

  农业科学学院举办“核酸适配体与食品安全检测”学术报告会(2025.4.18)214

  讲座伊始,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博士生导师屈锋教授分享了个人求学经历与研究方向,随后深入讲解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工作,列举了其应用领域并展望未来发展。

  农业科学学院举办“核酸适配体与食品安全检测”学术报告会(2025.4.18)290

  中国农业大学许文涛教授指出,功能核酸作为多学科交叉的核心工具,在生物传感、纳米递送和精准营养领域具有革新潜力,其研究为食品安全与健康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农业科学学院举办“核酸适配体与食品安全检测”学术报告会(2025.4.18)369

  首都师范大学娄新徽教授团队在食品污染物快速检测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研发的基于核酸适配体(aptamer)的生物传感器超灵敏、高特异性,展示了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颠覆性潜力,为解决全球性小分子污染物监管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农业科学学院举办“核酸适配体与食品安全检测”学术报告会(2025.4.18)488

  北京农林科学院栾云霞研究员聚焦核酸适配体技术在农产品前处理与快速检测中的创新应用,强调适配体作为“化学抗体”,具有高特异性、低成本及易于修饰等优势,并重点探讨了其在农产品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

  农业科学学院举办“核酸适配体与食品安全检测”学术报告会(2025.4.18)586

  首都医科大学孔维军教授系统介绍适配体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前沿技术,针对药食同源食品的复杂基质问题,其团队开发的多种新型传感器显著提升了检测灵敏度,推动了真菌毒素监测的即时性与普及性。

  农业科学学院举办“核酸适配体与食品安全检测”学术报告会(2025.4.18)679

  中国农业大学朱龙佼副教授围绕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在食品生物源风险因子检测中的创新应用展开报告,拓展了适配体在多重风险因子生物传感中的应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农业科学学院举办“核酸适配体与食品安全检测”学术报告会(2025.4.18)774

  报告结束后,农业科学学院李静院长致辞,对六位专家的分享表达了诚挚感谢。此次讲座搭建了师生深度对话平台,促进了食品化学、分析检测、生物工程等方向的跨学科知识共享,助力青年学者凝练科研方向、拓展创新思维,为食品科学一流学科建设注入新动能。最后,学院老师代表与六位专家合影留念,学术报告会圆满结束。农业科学学院举办“核酸适配体与食品安全检测”学术报告会(2025.4.18)922

  农业科学学院举办“核酸适配体与食品安全检测”学术报告会(2025.4.18)926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本页 关闭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北工业园区西昌学院北校区

联系电话:0834-2580028

邮编:615000

网站维护: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员信箱

邮箱:nykx@xcc.edu.cn